无抗不是标签,而是行业的生存底线。”7月8日,“中渔协渔业好产品”认证计划暨“水产养殖调水用品无抗产品”正式启动。作为中国渔业协会渔药与调水用品分会成立的第一项重要工作,这也将成为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同日,中国渔业协会渔药与调水用品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水产健康养殖大会在长沙湘江之畔召开。来自科研院所、监管部门、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的6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规范产业发展·护航质量安全·共筑绿色养殖”主题,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标准发布等多维度碰撞,勾勒出水产养殖向绿色循环及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蓝图。
渔药与调水用品行业亟需规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养殖产量占全球60%以上。渔药和调水用品行业伴随我国水产养殖产业规模扩大,但其发展速度相较于产业实际需求仍显滞后。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副处长刘莎莎指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用兽药仅有131种,国标渔药种类偏少,远不能满足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其次,调水用品行业存在违规生产、夸大宣传等问题,市场秩序亟须规范。再者,渔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与水产养殖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渔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企业原创性渔药研发意愿薄弱,生产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我国渔药和调水用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不相匹配,也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短板。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崔利锋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应念好“现代水产养殖10字经”——水、种、饵、健、质、环、装、智、效、链。”
“种质资源、病害防控、水质调控是健康养殖的核心环节。”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表示,一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健康养殖,二要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三要以合作共赢守护蓝色粮仓。他认为,渔药与调水用品分会的成立不仅是行业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一步,更是凝聚产学研力量、协同攻关的关键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认为,水产种质创新、病害防控、生态养殖等前沿领域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其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绿色渔药、精准调水等关键技术研发,破解产业瓶颈;二是推动标准引领,积极参与“渔业好产品认证计划”,助力行业规范升级;三是深化人才培养,为健康养殖输送更多懂技术、善管理、重环保的专业人才。
分会成立破局绿色养殖未来
渔药与调水用品分会的成立,其分会的使命正是通过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推动标准制定、强化行业自律,破解高效安全药物稀缺、调水用品管理滞后等产业短板。
会上启动“中渔协渔业好产品”认证计划暨“水产养殖调水用品无抗产品”的认证工作,首先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做起,通过对无抗调水产品的认证,为好产品建立合法身份,为好的企业、好的产品保驾护航,让差的企业、伪劣产品无处容身,从而推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竞争环境。
此外,现场还颁发中国渔业协会渔药与调水用品分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证书。分会会员还将发表倡议书,从我做起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健康发展.
这场大会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分会的成立,更是一次产业思维的革新——从依赖资源投入到依靠科技驱动,从追求产量增长到注重质量安全,从无序竞争到协同发展。
未来,随着认证体系的完善、标准的落地、科技的突破,中国水产养殖必将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与“水域生态安全”的双轨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这不仅是行业的期待,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必然选择。
大咖云集 主题报告干货满满
现场会议围绕“规范”与“创新”展开,多场主题报告直击行业痛点,为渔药与调水用品行业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
黄冬梅:药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冬梅分享了《我国近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情况及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用数据画出了行业“健康图谱”:近年来我国加大水产品药残监管,抽检有两类,一是产地监测,侧重经济用药物,2024年合格率99.9%;二是市场风险监测,覆盖大宗及特色品种,2024年合格率96%。养殖产品主要风险为药物残留,常规药如恩诺沙星使用上升,合格率降至96.4%;捕捞产品关注重金属、保鲜及污染;贝类涉及毒素、微生物;新型污染物受关注。此外,投入品隐性添加、中草药与生物制剂联用毒性增强等问题需警惕。
董义春:应加强渔药技术研发
中国兽药协会秘书长、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原化药首席评审员董义春带来《兽药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其以多年评审经验指出,兽药注册的核心不仅是合规,更是为企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筑基。兽药范围包括畜禽用药、渔药、蚕药等,新兽药定义正探讨向“全球新”调整。他提醒,评审资料要求众多,其中渔药残留研究因缺乏国际参考资料成为难点,生态研究也极具挑战。目前我国渔药GCP实验单位不足而使研发受到制约,他呼吁行业应关注渔药技术规范完善与研发支持。
杜吉革:兽医诊断制品申报呈井喷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高级兽医师杜吉革分享了《水产养殖用兽医诊断制品注册资料要求及相关流程》。他介绍,近年来我国兽药诊断制品申报量呈持续增长趋势,2022年130份、2024年180份,光2025年上半年就达140份。目前兽药诊断制品归兽药,注册分类以改良型为主,创新型因要求高极少,材料需满足数据合规、内容完整、撰写规范。他建议,申报单位、企业要与评审处多交流,以优化流程,增加申报成功率。
薛敏:水产品投入品非法添加现象严重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薛敏教授进行题为《饲料质量安全与新饲料产品市场准入》报告。“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她强调,三聚氰氨事件成为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与法规体系构建的起源。根据其团队在2024年的监管数据,发现在47批水产品投入品中,检测非法添加样品有11批,检出率达到了23.4%。这一比例表明行业非法添加现象还是较为严重。其中检出的主要药品包括粘菌素、乌洛托品等等,也涉及到抗生素、消毒剂、除草剂,也说明添加物的来源是非常广泛。
张正:监管真空导致调水用品市场乱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院研究员张正在《水产养殖调水用品使用状况及产业发展方向》报告中指出,调水用品长期因缺乏上位法管理而陷入市场乱象:成分模糊、非法添加抗生素、夸大宣传等问题频发。他指出,现行标准仅约束质量而非合法性,企业多依赖备案销售,易被职业打假人利用漏洞,行业亟待规范。对此,他建议一是推动产品认证,二是转型开发,三是加强产学研协作,四是挖掘新需求,五是拓展国际市场。
宋国东:无抗认证推动行业合规发展
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负责人宋国东围绕《中渔协渔业好产品认证水产养殖调水用品无抗产品生产管理规范》展开分享。他介绍,其认证模式为“现场检查+产品抽样+证后监督”,流程包括企业提交申请、分会文件初审、审核部现场审核、抽样送国家实验室检测,通过后颁发国家级认证书,证书有效期12个月。认证产品可使用“中渔协渔业好产品”及“无抗认证”标识,用于包装及宣传。该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管理与认证,解决调水用品行业合法性与质量问题,推动行业合规发展,助力中国调水用品在国际市场提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