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食品工业探索资源可持续性与低碳转型的进程中,新蛋白技术逐渐展现出改变传统蛋白供给体系的潜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技术浪潮可能正以另一种方式悄然推进——相较于人类食品领域的高门槛与长周期,宠物食品市场或许为新蛋白技术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商业化路径。
从广东省政策文件中“优先推动未来食品在宠物领域应用”的审慎表述,到英国市场试水全球首款细胞培养肉宠物零食的探索性尝试,再到跨国企业围绕微生物蛋白展开的局部合作,这些阶段性进展暗示着宠物食品行业正在成为新蛋白技术规模化落地的潜在试验场。本文尝试从政策支持、市场特性、技术适配性等维度,探讨这一细分领域能否真正承担起新蛋白产业突破的历史性角色。
Part 1
政策破冰:
广东布局新蛋白技术落地宠物赛道
在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正将宠物食品视为新型蛋白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战略突破口。
在 2025 年 1 月广东省发布的《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1(简称《方案》)中——宠物食品被明确列为未来生物食品"应用熟化"的优先领域。《方案》中系统性地将微生物蛋白、新型植物蛋白、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技术和产业发展纳入省级重点发展范畴,不仅强调源头创新和科技攻关,更明确提出要"抢抓宠物食品市场快速发展机遇,推动未来生物食品率先在猫、犬、观赏鸟、观赏鱼、龟和兔等宠物食品中应用熟化"。《方案》相关内容清晰释放出一个政策信号:相较于直接面向消费者食品市场,新蛋白技术通过宠物食品路径实现商业化,面临的监管壁垒更低、市场教育成本更小、产业化风险更可控。
监管审批优势是新蛋白技术选择宠物食品作为突破口的核心原因之一。与人类食品严格的审批流程相比,宠物食品的监管框架相对灵活。在该领域的政策监管层面,英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4 年 7 月,英国初创公司 Meatly 获得英国监管部门批准用于宠物食品的细胞培养肉销售。2025 年 2 月,Meatly 公司成为全球首家为商业化宠物食品提供细胞培养肉的企业,该公司与植物基狗粮品牌 The Pack 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细胞培养鸡肉宠物零食 "Chick Bites"。2025 年 3 月,奥地利生物科技企业 BioCraft 通过欧盟关键监管审批——获准使用第三类动物副产品 (ABP, Animal Byproducts) 生产细胞培养宠物食品原料。作为全球首批专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宠物食品原料研发商,BioCraft 的此次突破标志着细胞培养肉有望正式进入欧盟宠物食品市场。
产业协同效应也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考量。广东省有着深圳和东莞等多个中国宠物产业的重要集聚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企业生态2。《方案》中提到"应用熟化",此政策内容表示,通过加强建设区域内产业基础,有助于加速技术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化;通过 2B 的宠物食品原料市场进行技术验证和迭代,能够更快形成产学研闭环,最终抵达消费者端。《方案》中强调的“通过‘生物制造’‘绿色高端’等特色 IP 加快市场拓展”,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在新蛋白赛道构建竞争力、拓展市场。
广东省这一政策可能引发示范效应,我国其他省份有可能加大对相关领域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推动包括新蛋白在内的未来生物食品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这种区域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加速宠物食品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培育。
Part 2
千亿市场:
宠物经济为新蛋白提供商业化沃土
宠物食品市场呈现的规模扩张与消费升级趋势,正在为新型蛋白技术创造潜在商业化载体。这一领域不仅具备支撑技术迭代的市场容量,其独特的消费行为特征也可能降低新蛋白产品的市场导入成本,形成供需适配的试验场景。
全球宠物食品市场持续扩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1,389 亿美元,预计至 2032 年将以 5.52%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 1,936.5 亿美元3。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增长更为显著,艾媒咨询报告指出,2023 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为 5,928 亿元,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1.15 万亿元4。其中宠物食品作为核心品类,2023 年达到 1900 亿元,形成实质性的千亿级市场基底。该规模为新蛋白技术提供了多路径试错的缓冲空间——即使初期市场渗透率仅为 1%-2%,其绝对体量仍可支撑多条技术路线并行验证。
宠物食品市场结构正从基础营养向功能化升级转型。根据《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5,单只宠物犬年均消费达 2,961 元(较 2023 年增长 3.0%),宠物猫为 2,020 元(增长 4.9%)。这一趋势在品类选择上体现为:烘焙粮、冻干粮等高端主粮占比提升至 28%,肠胃调理、美毛等功能性产品年增长率超 40%。消费升级客观上降低了市场对高成本技术的敏感性。宠物主不仅希望产品更加健康和环保,也更追求精细化和多元化。
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同样为新蛋白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宠物食品产量从 2020 年的 96.35 万吨增长至 2024 年的 159.9 万吨6,年复合增长率达 13.5%,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市场也在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山东、河北作为传统优势产区,合计贡献了全国 70% 的宠物食品产量。这种集中化趋势意味着技术供应商与少数大型企业合作,即可实现规模化应用,且能够大幅降低市场拓展成本。
Part 3
技术适配:
新蛋白三大路径如何赋能宠物食品产业
宠物食品行业的蛋白质创新已呈现出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进的繁荣景象,从植物基蛋白的持续优化到细胞培养肉的历史性商业化,还有发酵蛋白的精准应用,一场深刻的蛋白质变革正在重构宠物食品的原料体系。这些技术不仅代表着不同的科学路径,更反映了行业对可持续性、营养精准化和功能专业化的不懈追求。深入解析这些前沿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把握宠物食品行业未来的技术走向和市场机会。
细胞培养肉技术近年在宠物食品领域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2024 年是该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年份——英国动植物卫生署 (APHA) 首次批准细胞培养肉作为宠物食品原料,为全球市场树立了监管先例。2025 年 2 月,全球首款含有细胞培养鸡肉的宠物零食 "Chick Bites" 在英国上市,标志着这一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同一期间,新加坡细胞培养海鲜公司 Umami Bioworks 宣布与全球宠物食品巨头普瑞纳 (Purina) 达成战略合作,加入其 "Unleashed" 计划,共同开发以细胞培养海鲜蛋白为原料的宠物食品。这些里程碑事件表明,细胞培养技术已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概念验证,而是真正具备了商业化落地的现实可能性。
Meatly 公司与纯素宠物食品品牌 The Pack 合作,于 2025 年 2 月在英国推出全球首款含有细胞培养鸡肉的宠物零食 "Chick Bites"。产品将细胞培养鸡肉与植物基成分相结合,50 克装售价 3.49 英镑,主打"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细胞培养肉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宠物食品依赖的肉类加工厂副产品或低品质肉粉不同,细胞培养肉可以在无菌环境中生产,避免了抗生素和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通过精准调控培养条件,生产者还能优化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比例,设计出更适合特定宠物需求的营养结构。目前,大部分细胞培养肉的生产是把从生物反应器中获取的细胞浆进行食品化加工和质构化处理,达到类似肉类的纤维感和咀嚼感;而宠物食品例如猫条等,对质构要求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应用难度。
2024 年 7 月,新加坡细胞海鲜公司 Umami Bioworks 宣布与美国新蛋白宠物食品公司 Friends & Family Pet Food Co. 合作,推出猫零食与补充剂,其中含 10% 细胞培养白鱼,搭配植物蛋白与高价值微藻。
发酵蛋白
发酵蛋白是另一条快速发展的技术路线。这类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环境足迹小、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精密发酵或酶催化等手段,能够合成对宠物健康至关重要的特定蛋白质或营养素。例如,通过酵母发酵生产宠物必需的牛磺酸、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7;或是设计特定酶系统,将植物原料转化为更易消化吸收的肽和氨基酸形式8。宠物食品市场对宠物吸收友好的可持续蛋白源有明确需求,MicroHarvest 与瓦赫宁根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欧洲有近八成宠物主人会考虑购买含微生物蛋白的宠物食品,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类创新产品的高度接受9。
在新蛋⽩产业中,“发酵”是指通过培养微⽣物,来加⼯或者⽣产⻝品原料 (如微⽣物菌体本⾝作为蛋⽩原料),以及可应⽤于植物基或细胞培养产品中的功能成分 (如具有特定功效的蛋⽩) 的技术。新蛋白领域里应用的发酵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发酵,精密发酵和生物质发酵三种。生物质发酵主要利用如酵母、菌丝体、微藻等微生物的天然蛋白质生产能力,通过发酵工艺高效转化各种原料为优质蛋白。
德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 MicroHarvest 与纯素宠物食品商 VEGDOG 合作推出的"Pure Bites"就是典型案例——这款狗粮零食结合了微生物蛋白、土豆及苹果渣,具有高耐受性和易消化特点。比利时初创公司 Paleo 通过精密发酵技术生产出与动物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相同的植物基替代品,能够为宠物食品提供近似真实的肉类颜色、香气和味道。这种创新极大改善了植物基宠物食品的感官体验。中国企业在微生物蛋白领域也有积极布局。富祥药业开发的"未冉蛋白"是一种由镰刀菌发酵生产的丝状真菌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和膳食纤维,可应用于宠物食品等多个领域。相比传统蛋白源,这类发酵蛋白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等健康优势,适合有特定健康需求的宠物。
德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 MicroHarvest 与宠物食品商 VEGDOG 合作推出的"Pure Bites"
随着菌种改良、发酵工艺优化和下游应用技术的进步,微生物蛋白有望在宠物食品配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植物基
而植物基蛋白技术的精进更是宠物食品蛋白创新的又一重要维度,且是新蛋白三大支柱中市场化最快的细分领域。根据 Future Market Insights 发布的报告,全球植物基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已达 269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至 203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7.8%10。当前市场中大小企业共存,既激发了活力,也推动了良性竞争格局的形成。如 Benevo、Wysong、Halo、Wild Earth 等头部企业已占据约 40% 的市场份额,PawCo、Omni、Amì、vegdog 等区域品牌则深耕本地消费者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线。此外,国际巨头如雀巢普瑞纳 (Purina)、玛氏,以及国内品牌如乖宝宠物、中宠股份等也积极布局该领域,正共同推动植物基宠物食品从“概念产品”向“主流选择”的转型升级。
PawCo 是一家近年创立的植物基狗粮品牌,由前 Impossible Foods 首席科学家 Mahsa Vazin 博士创办。她将自己在植物肉领域的多年经验用于开发专为狗狗设计的植物基蛋白产品 GreenMeat™,这也成为 PawCo 鲜食狗粮的核心成分,主要由高品质酵母、豌豆蛋白及其他植物基原料组成。
新一代植物基宠物食品通过分子技术创新,解决适口性、营养均衡性和消化率等关键问题。领先品牌不再简单复制人类植物肉的营养结构,而是根据犬猫的生理需求设计专属配方。例如,通过强化氨基酸、维生素、牛磺酸、花生四烯酸等关键营养素,弥补纯植物配方可能存在的营养缺口;同时选用豌豆蛋白、鹰嘴豆蛋白、南瓜籽粉等低致敏原食材,以满足过敏体质或肠胃敏感宠物的特殊膳食需求。一些品牌还在配方中加入富含抗氧化剂的蓝莓、亚麻籽和富含膳食纤维的甜菜粕,以提升整体免疫支持与消化系统功能。
在为宠物寻找蛋白质替代品时,关于如何实现营养平衡仍存在较大争议。关于营养均衡性的科学探讨也在持续深入。以犬类为例,许多狗可以有效消化植物性蛋白,并从中摄取所需营养。然而,猫作为专性食肉动物(必须依赖肉类获取全部营养,无法通过植物或其他食物合成必需营养素的动物),其营养需求更为复杂,尤其依赖如牛磺酸(一种氨基磺酸)这类关键营养素。然而,一项由英国与德国科研团队主导、并在国际权威期刊《PLOS ONE》发表、获得 ProVeg International 支持的研究显示,长期食用植物基饮食的宠物猫在多项健康指标上表现优于传统肉食喂养的对照组11。随着公众对植物基宠物营养认知的提升,人们的喂养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根据 ADM 的独立消费者调查,80% 的美国宠物主人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寻求,或愿意尝试添加了大豆、玉米或小麦等植物来源蛋白的宠物食品和零食12。
美国品牌 Wild Earth 于 2024 年推出的湿粮产品 Unicorn Pate,采用扁豆、豌豆、红薯、微藻、蔓越莓等植物基原料,添加合成牛磺酸,符合美国饲料管理协会 (AAFCO) 的营养标准,为对动物蛋白过敏的猫咪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Part 4
结语
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和市场需求的协同作用,很可能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蛋白宠物食品技术应用最活跃的市场之一。新蛋白技术与宠物食品的适配性建立在科学需求与商业逻辑的双重基础上。植物基、微生物发酵与细胞培养技术分别从供应链韧性、资源效率和营养精准化维度切入,形成互补性技术矩阵。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理解这些技术路径的特点和演进方向,将是把握宠物食品未来发展机遇的关键。随着规模化生产瓶颈的突破与消费者认知深化,宠物食品市场有望成为新蛋白技术商业化的首个成熟场景,并为人类食品产业转型提供关键经验。